- · 《中国商界》刊物宗旨[09/01]
- · 《中国商界》征稿要求[09/01]
- · 《中国商界》投稿方式[09/01]
- · 《中国商界》栏目设置[09/01]
?又一商界精英猝死,运动是真凶吗?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有一种粥瘤“皮厚馅小”危害较小,还有一种“皮薄馅大”,很可能像火山一样喷发,瞬间形成血栓,直接将血管堵住,就造成了猝死。这种粥瘤就是“易损斑块”,是预防动脉粥样硬
有一种粥瘤“皮厚馅小”危害较小,还有一种“皮薄馅大”,很可能像火山一样喷发,瞬间形成血栓,直接将血管堵住,就造成了猝死。这种粥瘤就是“易损斑块”,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重点关注对象。
不过,也有临床医生指出,剧烈运动之所以会导致猝死,前提是这个人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运动只是促使死亡事件发生,并不是直接致死原因。
?
此外,疲劳也是高危因素。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会使人免疫力受损,也会导致血压、血脂和血糖增高,如果再附加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等,更是进一步放大相关风险,这种情况下做剧烈运动无异于自杀。
?
根据央广网和厦门晚报等当地媒体消息,自从2017年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的赛前体检以来,厦门马拉松几乎每年都有跑者因心脏健康问题,被认定不适合参加比赛。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即便是体检结果合格,也只能证明在静息状态下,心脏结构没有异常。并不能保证在高负荷情况下不出现意外。
?
来自华为心声社区
其研究发现,德国大多数运动猝死都发生在参与非高水平比赛或者休闲运动的中年男性身上,主要原因是心肌炎、冠心病等心脏疾病。
多项国内外研究指出,运动量与死亡率降低之间存在曲线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跑步能耐力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但超过一定量,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增加。
?
另据Nature2020年刊发的一篇综述,35岁到65岁中年男性,在耐力项目中出现心源性猝死的比例高达40%以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猝死的重大风险因素,运动会刺激血管收缩、增加血管中斑块破裂的风险,这也将心肌梗死发生率提高了10倍。对于日常久坐的人,这一风险增加50倍!
意大利一项调查显示,非运动员中的运动性猝死发生率为0.9/10万。在中国,长跑是运动性猝死发生率最高的运动项目。据武汉体育学院的王再聪统计,2012年到2021年间人民网曾有136篇报道与马拉松猝死有关。
?
类似的猝死事件中,很多人都曾有健身、剧烈运动的经历。
作者|陈广晶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张承铎等人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也曾撰文表示,马拉松作为耐力型极限运动,会使集体代谢状态发生显著变化,包括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心率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减少等。这将导致心脏标记物的增加等改变,长期规律训练的耐力运动员,其心脏结构也会发生改变。
?
运动多非真凶
?
?
因此研究者认为,对35岁及以下群体进行心肌炎筛查和预防才是最重要的。
?
虽然看似健康,但是很多猝死者已经有病在先。
?
10月7日晚,华为心声社区发讣告称,公司监事会副主席丁耘先生,因突发疾病于10月7日凌晨不幸逝世,享年53岁。
而从近年来的报道看,年富力强的创业者、企业高管、行业精英,以及看似健康、注重自我管理的年轻白领猝死的情况,几乎每年都会发生。
?
人们常说的骨干、精英往往身处重要岗位,平时工作强度大,身心都处于高压状态。平时又没有太多时间锻炼身体。在休息时做一些类似马拉松、长距离“拉练”、登山越野等极限运动,除了要突击健身,更有心理上寻求放松的意味。
而且在跑步的过程中,跑者也会追求PB(个人最好成绩)、配速等数据,忽略了个体的差异,增加了身体的负担。而心率作为安全阀,又常常被忽略。这些都会带来风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并不是一天发生的,它贯穿了人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
?
再加上推崇狼性文化,高强度运动被打上自律、时尚标签等因素,高强度运动简直就是为精英、高管们量身打造的。
长跑是猝死多发地带
?
?
?
?
?
就在今年6月中旬,“AI四小龙”之一的旷视科技发布讣告,首席科学家、旷视研究院院长孙剑突发疾病,抢救无效离世。孙剑虽有“人工智能教父”之称,但去世时只有45岁。根据报道,他酷爱运动,有夜跑习惯,发病也是夜跑结束回家后。
?
?
导致他们英年早逝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一再上演?
?
其中心肌梗死排在第一位,共34例;另有16例死于心肌炎等心肌疾病。
文章来源:《中国商界》 网址: http://www.zgsjzz.cn/zonghexinwen/2022/1009/1051.html